71年前,臺兒莊大捷振奮中外,成為抗日戰爭,乃至中華民族復興的轉折點。今天,這座昔日締結國共精誠合作結晶之地,再為海峽兩岸交流書寫新篇章——經國務院臺辦批準設立的首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正式揭牌。由山東省政府臺辦、中共棗莊市委、棗莊市政府、文匯報社共同主辦的臺兒莊大戰戰史研討會同時開幕。

大會現場(你好臺灣網 圖)

張銘清、廖正豪、楊慶文、劉玉祥為基地揭牌(你好臺灣網 圖)
12月17日上午,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成立大會在山東省棗莊市會展中心舉行。海峽兩岸交流協會副會長張銘清,國務院臺辦交流局副局長嚴中洲,山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崔曰臣,山東省臺辦主任楊慶文、副主任嵇建寶,棗莊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劉玉祥,棗莊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偉,解放軍裝備學院原副院長賀茂之,臺灣財團法人向陽公益基金會董事長廖正豪,臺灣工黨主席鄭昭明及來自國內的戰史專家、學者、部分臺兒莊大戰參戰將士及親屬出席。
會上,嚴中洲副局長宣讀了國務院臺辦關于設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的批復。棗莊籍老將軍、原海軍副司令員李景上將、原中共中央對臺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楊斯德,原文化部代部長賀敬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新黨主席鬱慕明等發來賀信賀電或題詞。陳偉、崔曰臣分別講話,鄭昭明致辭。張銘清、廖正豪、楊慶文、劉玉祥為交流基地揭牌。
陳偉市長在講話中首先代表棗莊市委、市政府對各位來賓的到來表示歡迎。他說,1938年4月,中國軍隊在臺兒莊與侵華日軍浴血奮戰,取得了震驚中外的臺兒莊大捷。這是中國人民八年抗戰正面戰場上的第一場勝利,也是鴉片戰爭以來抵抗外侮取得的第一場勝利,結束了日本軍隊不可戰勝的神話,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信心。臺兒莊經此一戰揚名天下,成為“中華民族揚威不屈之地”。臺兒莊大捷不僅是抗日戰爭的轉折點,也是我們民族復興的一個轉折點。但這座繁榮了數百年的秀美古城,也在這場戰火中毀于一旦。為紀念這場偉大的勝利,弘揚中華民族團結一致、抗敵禦寇的愛國主義精神,我們于臺兒莊大捷70周年之際,正式啟動古城重建工作,按照“大戰故地、運河古城、江北水鄉、時尚生活”的定位,著力打造二戰紀念城、運河文化代表城、東方古水城。目前,重建工作進展順利。明年臺兒莊大捷72周年之際,一期核心景區對外開放。這座英雄的古城將重現世人。
陳偉市長說,臺兒莊大捷是國共兩黨合作的重要成果,國民黨數萬愛國將士因此名垂史冊。鑒于臺兒莊在海內外,特別是廣大臺灣同胞、海外僑胞中的廣泛影響,我們決定以重建臺兒莊古城為契機,以歷史文化為主題,發揮臺兒莊特殊優勢,在臺兒莊設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積極擴大兩岸交流合作,為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貢獻力量。這項工作得到了中央領導同志、國臺辦、海協會以及山東省委、省政府和省臺辦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近日,經國臺辦批準,臺兒莊成為首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在下步工作中,我們將進一步加快臺兒莊古城重建步伐,繼續舉辦臺兒莊大戰戰史研討會,建設臺兒莊古城抗日英雄紀念碑、和平廣場和抗日英烈群雕園,創立臺兒莊海峽兩岸合作論壇,從經濟、文化、青少年教育等層面推進兩岸的交流與合作,努力把臺兒莊建設成為海峽兩岸交流的重要平臺。
崔曰臣副主任在講話中首先代表山東省人大常委會、山東省政府對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成立表示祝賀。他說,當前兩岸關係發展正呈現新局面,推動兩岸交流合作,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心願。棗莊市委、市政府以重建被二戰炮火毀壞的臺兒莊古城為依托,積極籌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這是棗莊推動新形勢下兩岸交流合作的一個創舉,也是一個新的貢獻。各級各有關部門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視,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力量,加快推進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建設。在工作措施上要更加扎實。要依托“大戰故地”的品牌,積極開展戰史研討、合作論壇等多種形式的交流活動,豐富交流基地的內涵。要進一步加快臺兒莊古城重建步伐,為盡快促成兩岸大交流的格局,發揮積極作用。要在推進機制上形成合力。省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對基地的指導,要充分利用這一平臺,創新工作方式,不斷擴大兩岸在經貿、文化等領域的交流合作。棗莊市要把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建設作為一項重大責任,不斷豐富兩岸交流的內容和形式,讓這個基地在海峽兩岸交流中充分發揮作用。
鄭昭民主席在致辭中代表與會臺灣來賓對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成立表示祝賀。他說,兩年前,我曾率團來過棗莊,對棗莊留下了美好印象。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是國臺辦批復同意設立的第一個兩岸交流基地,這是棗莊的光榮,為兩岸民眾交流搭建了新的平臺。我相信,她的建立,對促進兩岸交流,促進兩岸統一必將產生積極影響。希望兩岸加強溝通,將臺兒莊大戰精神發揚光大,用臺兒莊大戰精神凝聚兩岸民眾,努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

陳偉市長在臺兒莊運河古城建設現場向來賓做介紹(你好臺灣網 圖)

陳偉市長帶領來賓參觀臺兒莊大戰紀念館(你好臺灣網 圖)
會議結束後,參會的臺灣特邀嘉賓、專家學者以及當年參戰將士及親屬參觀了古城建設現場、臺兒莊大戰紀念館以及李宗仁史料館,緬懷在此奮戰的先烈。當年參加戰鬥的王青松、李宗岱老人如今都已年逾九旬,然而步入昔日戰場,仍舊激動難抑,指指點點,回憶當時的情景,聊不多時卻早已淚水滿眶。此外,文匯報作為當年全程頭版報道臺兒莊戰役的報紙,總編輯徐炯特意將創刊號以及1938年3月19日至4月11日25份報紙影印件捐贈給臺兒莊大戰紀念館,作為紀念。在臺兒莊大戰紀念館外的四棵蔥翠的松樹下,幾位將士長眠于此,從天津趕來的閻繡文女士指著一棵松樹,神情黯然——這下面就躺著她的父親,27師副師長閻廷俊。工黨主席鄭昭明聽聞當即拜謁,“對先輩的祭奠,是對後人最大的欣慰。”(棗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