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法門寺最珍貴的釋迦牟尼指骨舍利,不在這次展出範圍內
據香港《大公報》報道,近日,台灣歷史博物館展覽組主任戈思明在陜西參觀訪問時透露,陜西法門寺文物將赴臺展出。2002年2月,法門寺佛指舍利曾赴台灣展覽,作為供奉釋迦牟尼指骨舍利的佛門聖地,法門寺一直以來深受台灣佛教信眾的虔誠擁戴。

法門寺寶塔
遲到了兩年的展覽
陜西法門寺因供奉佛祖釋迦牟尼指骨舍利而聞名遐邇。7月13日,參加“情係長安——兩岸文化聯誼行”大型文化交流活動的96位台灣文化界人士赴陜西寶雞扶風法門寺參觀,法門寺景區特破例開放了法門寺地宮,讓寶島來客親睹佛祖真身舍利。不少信奉佛教的台灣客人,當即在佛舍利前跪倒叩拜,場面莊嚴。
戈思明正是在這一活動上宣佈法門寺文物赴臺展出的消息的。陜西文物交流中心副主任韓釗對《世界新聞報》記者說,目前媒體上所說的展出時間都不準確,該項目目前尚未立項,初步定於今年下半年討論。
“這次展覽已經遲到了兩年。”戈思明通過電話告訴《世界新聞•鑒賞中國》週刊記者,原本該在兩年前就促成的展覽,由於種種因素一直推遲。這次活動得到了陜西文物局、國臺辦及台灣前“法務部長”廖正豪的支援。
戈思明透露,展出預計在2010年10月底舉辦,前三個月在台北的台灣歷史博物館展覽,後三個月移師台南市的“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10月底是法門寺的參觀淡季,重量級展品得以有空去台灣展出。”此外,台灣方面還在盡力聯繫陜西周邊博物館,希望這些博物館的部分文物能赴台灣展出。至於法門寺最珍貴的釋迦牟尼指骨舍利,戈思明說將不在這次展出範圍。
2002年2月,法門寺佛指舍利赴臺展覽,台灣佛教界舉行了盛大的安座儀式和恭迎法會。佛舍利運抵高雄時,3萬多人沿途迎接,眾多信徒感動泣下,盛況空前。
台灣人對法門寺有一種情結嗎?戈思明說,與其說是一種情結,不如說是大中華文化在聯結兩岸。“真正懂文物、懂欣賞的台灣民眾,是不分地域色彩的。”戈思明說,最近幾年,隨著兩岸政治氣氛朝著好的方向發展,台灣民眾有幸欣賞到更多大陸文物珍品,每次展覽都獲得了極高人氣。
供奉佛界最高聖物
法門寺是中國最富於傳奇色彩的寺院。始建於東漢末年恒靈年間的法門寺,距今有1700多年曆史,有“關中塔廟始祖”之稱。法門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釋迦牟尼佛滅度後,遺體火化結成舍利。西元前3世紀,阿育王統一印度後,為弘揚佛法,將佛舍利分成8.4萬份,分送世界各地供奉。中國有19處,法門寺為第五處。
唐代諸帝篤信佛法,對舍利虔誠供養。唐代200多年間,先後有8位皇帝六迎二送供養佛指舍利。每次迎送都聲勢浩大,朝野轟動,皇帝頂禮膜拜,等級之高,絕無僅有。法門寺也因此成為皇家寺院以及舉世仰望的佛教聖地。
法門寺至明清時期衰落。文革期間,法門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紅衛兵曾想挖開寺塔。為護寶塔,法門寺良卿法師不惜點火自焚,終於將珍寶保了下來。1981年,一場暴雨後,佛塔出現裂縫。1987年,佛塔進行重修時,國家對佛塔進行搶救性挖掘,千年地宮轟然洞開,從地宮中出土的2499件大唐國寶重器,簇擁著佛祖真身指骨舍利重回人間。法門寺地宮是世界上年代最久遠、規模最大的佛塔地宮;隱匿于地宮中數重密龕內的佛指舍利,則是世界上有文獻記載和碑文證實的釋迦牟尼佛真身舍利,可謂佛教世界的最高聖物。
2009年5月,148米的法門寺合十舍利塔落成,成為世界惟一供奉佛指舍利的寶塔。
擁有世界十大之最
法門寺是大唐盛世之時的皇家寺院,所以地宮中埋進的寶物基本是最高級別的。如今,法門寺擁有世界10大之最:世界上發現最早的唐代密宗之金胎合曼曼荼羅遺規;世界上最早的玳瑁幣;世界上年代最早、配套最完整的宮廷茶具;年代最早、體型最大的佛教法器,以及世界上已發現的製作最精美、層數最多的舍利寶函等,都出自於法門寺。
法門寺地宮的發掘,是20世紀我國佛教考古和唐代考古具有世界意義的重大發現。除了佛祖真身舍利,來自古羅馬等地的晶瑩透明的琉璃器、上千件薈萃唐代絲織工藝的絲(金)織物,以及鎏金銀的重器,都讓人大開眼界。
法門寺出土文物也解釋了中國考古史許多未知之謎,比如首次發現的失傳千年的唐皇室“秘色瓷”,終於讓世人見到“秘色”的真容——一種界于青黃之間的神秘色彩。
法門寺稀世珍奇保存的完好更令人稀奇。地宮開啟時,考古人員剛進入洞口,就在地上看到了依然精美光鮮、堆放整齊的絲織品;80釐米高的漢白玉阿育王石塔,塔蓋、塔剎、塔身、塔座均保存完好。
新聞縱深
佛教滲透台灣社會
一般認為,台灣佛教是1662年鄭成功光復台灣前後自閩南傳入的,發展至今已有將近350年。目前,在2300萬台灣人中,有約548萬佛教信眾。
台灣佛教有四大山頭,即佛光山、法鼓山、中臺禪寺和慈濟會。在2002年法門寺佛指舍利在臺展出瞻仰儀式上,三大法師及一位法師代表齊聚一堂,象徵台灣佛教大融合。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政治所所長張文生對《世界新聞報》記者說,這說明佛教在台灣社會中的力量很強。“政治人物也不敢怠慢佛教。”2008年2月,國民黨和民進黨“總統”候選人馬英九與謝長廷,還曾一同參加了“除夕撞鐘祈福典禮”撞鐘儀式。今年2月,法鼓山的聖嚴法師圓寂。在其追思法會上,台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蕭萬長等,隨眾僧和信眾前去為聖嚴法師舍利送行。
1945年台灣光復後,台灣佛教界正式更名為“中國台灣省佛教會”。1949年以後,大陸一些著名佛教人士陸續到台灣弘法,在台灣重新確立了中國佛教的正統地位。
佛光山的星雲法師是江蘇揚州人,多年來,在他的帶領下,佛光山已經建成為一個資本雄厚的跨國集團。憑藉經濟實力及個人威望,星雲法師在宗教、政治和社會生活領域十分活躍,被國民黨“第十三次代表大會”選為“中央評議委員”。多年來,星雲和“中佛會”名譽理事長悟明是台灣佛教界僅有的兩位具有這個高級政治頭銜的僧侶。張文生說,目前佛教已介入到教育、衛生、媒體甚至政治生活中,成為台灣人精神生活的組成部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