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本會
本會組織
學歷認證
大陸法考
活動紀事
意見交流
聯繫本會
友善連結
兩岸法律諮詢
 
回到首頁   字體:
創辦人重要報導
新聞主題:专访台湾知名人士、前“法务部长
發佈日期: 2009-03-17 08:44
發佈單位: 台海網/记者 黄坚 主持人许巧娜摄像编辑报道
資訊來源: http://www.taihainet.com/zxbh/jbhtzb/200809/2219.html

8月30 日晚,台湾知名人士、前“法务部长”、现任台湾中华台商服务总会总会长廖正豪先生做客海峡导报社,畅谈他多年来为推动海峡两岸所做的努力和陈水扁洗钱疑案。

 

前言
   
曾担任台湾 “法务部长”的廖正豪先生,近年来每年都要多次奔波于海峡两岸参加各种活动。他曾说:闽台自古一家人,两岸骨肉心连心,只要能为两岸民众做些有益的事情,苦点累点心也甜。
   
日前,来厦参加民间宗教交流活动的廖正豪先生特别拜访了海峡导报社 (如图),与报社领导就两岸交流活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忙于两岸事务的廖正豪先生也抽空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谈个人参与两岸事务:
曾参与“两岸人民关系条例”起草
    记者 (以下简称“记”):我们知道,廖先生近年来每年都会来大陆好多次,一直致力于推动两岸交流,是否能跟我们聊聊您参与两岸交流的过程?
    廖正豪 (以下简称廖):其实我在做公务员的时候,就一直参与两岸有关事务。最早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台湾“立法院”制定“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当中很多的条文就是我起草的,那是我最早接触到对岸。到了1987年,台湾开放老兵回大陆探亲,当时我也特别建议,除了老兵回家探亲之外,还应推动台湾中高阶层人士到大陆来的方案,我觉得这样才能让两岸参与决策的人员多了解对方,做出比较正确的决策。
    记:您卸下“法务部长”职位后,好像两岸交流的工作做得更多了?
    廖:对。离开“法务部长”这个职位后,我就更自由了,能在两岸多走走,这时候就能做更多比较具体的工作,包括6年多前,将陕西法门寺舍利子恭迎到台湾;2年前,我也推动成立了一个“海峡两岸法学论坛”……总之,两岸的交流工作是做不完的。
    记:以您多年的经验来看,两岸交流最重要的是哪些方面?
    廖:我觉得,最主要是要让两岸民众心跟心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心灵上的交流是很难的,也是最重要的。例如,最近四川大地震之后,我进入到灾区几次,我认为除了物质上的帮助,心灵上的帮助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接下来我会带领残疾人士进入灾区,去那里做表演,跟大家互动,鼓励四川地区灾民,帮他们做心理重建。

谈两岸交流的变化:
像倒吃甘蔗,越来越甜

    记:在您看来,从最初的交流发展到今天,两岸交流有一个什么样的变化?
    廖:我想,两岸交流发展可以用“倒吃甘蔗,越来越甜”来形容。大家都了解,两岸曾经隔绝了很长时间,所以在观念上、做法上,必然有相当的差距存在,所以,早期两岸交流比较辛苦,做很多事情都要左顾右盼、层层考虑:讲这个话会不会有什么问题?做这个动作会不会有什么影响……
    但是这二三十年来,大陆在不断进步发展,观念也在不断开放,两岸的交流往来就变得顺畅了。像之前,恭迎法门寺舍利子到台湾去的事情,我一开始也会很担心,到底安全性有没有问题?但真的开始操作之后,大陆这边给我很多帮助,活动最后也进行得很顺利,在台湾引起了轰动。
    记:那么您对未来两岸交流有什么期待?
    廖:我想,两岸确实必须要真正地了解对方,才能更快地推动两岸间的交流。不好意思,我把胡锦涛先生的16字箴言调整了一下:第一个当然叫“搁置争议”,不能解决的,先不要去碰他;然后是“求同存异”,相同的先做好了,不同的放着;另外就是在主观上要“建立互信”,才能推动相关动作;都做好了,最后当然就是“共创双赢”了。所以,还是希望两岸能多来多往,才能让两岸朝向正面、和平、和谐的方向去发展。

“两门”的发展:
厦门与金门要作区域整合

    记:您来过厦门许多次了,对厦门的印象如何?
    廖:厦门的发展可以说是非常快速的。厦门是一个非常干净、治安良好、人民善良的城市,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都是有目共睹的。厦门跟台湾,相同的地方特别多。事实上,台湾的民众很多都是从厦门、漳州、泉州这一带移居去的,所以来厦门就感觉特别亲切。
    记:正如您所说,厦门与台湾在很多方面非常相近,而近年来厦金作为两岸交流发展的一个重要桥梁,也正在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廖:正是因为有这些历史、血缘、文化、地理上的关联性,我觉得,如果把金门跟厦门做一个结合,搭一个桥梁,对彼此的发展都是很有帮助的。例如金厦大桥,例如大陆居民如何经过金门进入到台澎,又如何进行区域性的整合,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也将为两岸的交流创造更加畅顺、更加有效的途径。(记者许巧娜文/ 沈威/图)
 
 

社團法人海峽兩岸法學交流協會: 大陸司法考試大陸學歷認證學歷認證意見交流考大陸律師考中國律師中國司法考試
會址:台北市中正區開封街一段66號4樓 電話:(02)2389-2388 傳真:(02)2388-1171 E-mail:acsle@acsle.org
戶名:社團法人海峽兩岸法學交流協會    帳號:093-10-129821 第一銀行營業部
Copyright © 2008 Association of Cross-Strait Legal Exchange. All rights reserved.